大分,布農語「dahun」,經日語音譯成為「大分」,漢語舊名「打訓」,是「水蒸氣」的意思,生動描繪著附近拉庫拉庫溪底終年蒸騰的溫泉蒸汽。他是一座只有雙腳才到得了的山城,是18世紀末郡社群布農族人們落腳的家園,也坐落著八通關古道規模最大的駐在所遺蹟群。
1920年所建的大分駐在所有三層大平台,每層落差約3公尺,曾有宏偉的建築群:古道所經的最下層,有駐在所辦公室、蕃產交易所、酒保(販賣部)等,往上第二層則是警察俱樂部、官舍等住宿區,最上層則是武德殿與最高階警官獨棟宿舍,南邊樹林裡還藏有一座水泥彈藥庫。
然而,這樣壯觀的木造建築群遺址,就在距今不遠的1992年,因為一把無名火而焚燒殆盡,永遠離我們而去;徒留日本時代的黑白老照片,與做工精美如城牆搬壯觀的巨大平台駁坎,憑弔著這中央山脈深處最悲壯、諷刺又令人讚嘆的日本聚落。他的存在,也見證著此地布農族沈痛的抗日歷史。
---
近午,途經浮築橋後鑽過一片曝曬的蕨類海,一行人終於抵達海拔1320公尺的大分山屋,當紅色屋頂出現在眼前時,全隊爆出高聲的歡呼:「呀呼~~度假啦~~」
駐在所辦公室遺址上,座落著一棟玉管處在2002年所建的大分山屋,大門上的山形雨庇致敬著昔日駐在所的造型;它同時也是重要的台灣黑熊研究站,更是台灣唯一有太陽能熱水器可以洗澡的山屋。我在2016年6月時早已享受過中央山脈熱水澡的美好,這天(2019年2月)也想如法炮製時,發現熱水器是壞的,冰冷的空氣讓我只剩下洗屁股的勇氣。
在搞定一切後,我們突然被拉庫拉庫溪谷的寧靜給淹沒,各自佔領屋前的長桌或石牆一角,曬著透過雲層均勻慵懶的陽光,不發一語享受著這份可貴的山間閑暇。
何以可貴?大分距離花蓮山風登山口「38.8公里」,更別提中間還有要上800公尺越過儒潤山的大高繞;而距離大水窟的距離則是22公里,大水窟到東埔是35.8公里,是台灣最遙遠的山屋之一。在這等深山野嶺依然能享受到人類科技帶來的便利美好,是一件既奢侈、又放鬆的事,卻也干擾了「荒野」的感覺,使我們與文明的距離,又更近了一些些。
加了柔光罩的陽光把人曬的暖烘烘,微風吹拂帶走了多餘的炎熱,舒服的催人入眠。這讓我想起上次來時是濕熱的6月,大分三溫暖般蒸烤著我們,直到午後斜陽帶來涼意。大分的舊部落散居於附近山坡上,我們無意去打擾族人的老家,而專注在放空、午睡,以及在遺址間隨意走動上,想像此地昔日的喧鬧年華,雞叫聲、舂米聲、柴火嗶啵聲,以及布農族迴盪在山間,不知是瞄準侵略者,還是種種山肉的槍聲。
#八通關訪太魯那斯・大分山屋的悠閒午後